资阳完成主城区5.2万户老旧小区改造 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资阳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从“忧居”到“优居”的民生答卷
春日的午后,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向阳社区的居民谢奶奶正和邻居们在焕然一新的小区院子里晒太阳。硬化平整的道路、修剪整齐的绿化带、粉刷一新的外墙,与墙上老照片里“ *** 的砖墙、杂草、烂路”形成鲜明对比。“现在住起来舒服多了,简直两个模样!”谢奶奶的感慨,道出了5.2万户资阳主城区老旧小区居民的共同心声。

政策引领:一套机制破解“改什么”“怎么改”
老旧小区改造并非简单的“涂脂抹粉”,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资阳市将其列为市 *** 民生实事的“头号工程”,创新构建“1+N”政策体系,以“四治六改十提升”为核心框架——从治理安全隐患、环境卫生到改造水电气路、加装电梯,再到提升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覆盖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套机制明确了“市级统筹、区县主责”的分工,既避免“一刀切”,又确保资源高效整合。例如,京华社区等12个小区在2024年改造中,通过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

民生为本:从“面子”到“里子”的全维度升级
改造工程直击居民痛点。在基础设施方面,雁江区132个已完成改造的小区中,90%以上解决了管道老化、路面坑洼问题;环境美化则通过“清蜘蛛网、治牛皮癣”专项行动,让曾经杂乱的公共空间变为“打卡点”。更值得关注的是“适老化改造”这一亮点:加装扶手、平整坡道、增设休闲座椅,让老年群体“出门不怕摔,散步有去处”。正如市民王先生所言:“以前下雨天不敢让老人独自出门,现在小区像装了‘安全气囊’。”

长效治理:让“改得好”变成“管得好”
改造只是起点,如何避免“一年新、两年旧”?资阳探索“共建共治”模式:部分小区引入物业公司规范管理,另一些则由居民自治小组维护成果。向阳社区还将改造前后的对比照片制成文化墙,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这种“软硬件同步升级”的思路,被城市规划专家誉为“资阳样本”——“它证明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工程,更是社区治理能力的重塑。”

数据背后的温度:5.2万户家庭的获得感
截至2025年初,资阳主城区累计投入改造资金超20亿元,惠及居民约15万人。若将改造面积换算成足球场,相当于500个标准场地的旧貌换新颜。而比数据更动人的是居民的生活场景:曾经因停车难争吵的邻居,如今在新增的停车位前礼让通行;曾经闲置的角落,变成了儿童游乐区和健身广场。“现在小区像‘长了腿’,走到哪儿都方便。”一名带着孩子玩耍的母亲笑着说。

未来展望:品质提升的“资阳路径”
2024年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目标后,资阳进一步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智慧社区建设结合。下一步,计划推动电梯加装全覆盖、新能源充电桩普及,并试点“社区微客厅”等共享空间。正如市住建局负责人所说:“改造是一把钥匙,打开的是居民幸福生活的大门,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这份民生答卷,正书写着资阳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的城市叙事。当夕阳映照在粉橘色的外立面上,新栽的绿植随风轻摆,老人们在长椅上闲话家常——这幅画面,或许就是对“品质提升”最生动的诠释。